第287章-《(清穿同人)[清]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康熙点头应允,帝王显然还记得此前究竟许诺了多少“等平定了准噶尔再说”,如今准噶尔已定,有些事确实可以下手去做了。

    胤礽解释道:“大清八旗军制自建立之初至今已有五十余年,早已经不适应如今的情况了,旗民之编制,始于祖先,脱胎于草原,而今后人已安于中原,此适用于草原游牧之制,也需要与时俱进一回。”

    战事稍定,太子就想要改动军队?!

    太子一回来,竟有一人炒热朝中氛围之效果,朝臣顿时炸开了锅。

    “八旗之旗民困于旗籍,不得以其他途径谋生,旗民之子仍是旗民,如此将旗民困于枷锁之内,生来便只能依靠军饷俸禄而活,这样的管理方式太过粗糙、简陋,也并不符合宽仁待民之思想。八旗将兵民合一,却也将民从田地之中剥离,此使用过去,并不适用未来。”

    所以胤礽提出了“与时俱进”之说,从各方面阐述八旗之制度已经不适用于如今大清的发展,若是长期不改动更会影响未来发展,将八旗旗民养得丧失战力。

    如今之计,唯有剔除无法适应时代的八旗旧残余,培养吸纳新鲜血液。将原本的八旗制度彻底改掉,释放被困在旗民身份中的人寻求别的谋生途径,再训练新式军队,加强国防,增加军队抗灾、救援、建设等能力等。

    大清发展之计划,三年规划,五年规划要搞起来啦!

    不知太子脾性之人,只见太子对军队指手画脚,唯有知道他脾性之人,深受其“害”的受害人如陈廷敬,条件反射去瞧直郡王的神色。

    直郡王面容严肃认真地听着,暂时看不清喜怒。

    大阿哥执掌军权本是好事,但太子殿下嘴一张,军政事务就落在大阿哥头上了。

    改革之事若要忙起来,耗时费力,太子显然不会伸手去触碰军权,他所说的道理人们都懂,胤禔也懂。就是因为太懂了,才感觉到太子在给胤禔挖坑,等着他埋头苦干去。

    胤禷接盘吗?

    还真有意接,战事令他功成名就,可当大将军可不仅仅是功成名就呢,还有治理军队,作为年轻气盛的新秀,胤禔显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在军中付诸实践。

    有关八旗军队的改革,最初定在下五旗展开,在太子的牵引下拉开了序幕,因勒德洪等宗室被革职,提出反对之声极少。

    太子拥有赫舍里氏支持,又有其岳父从正白旗相助,上三旗之首镶黄旗又是皇上亲自统领。由太子起头,大阿哥下手,那叫一个强强联合,其重编下五旗行动,所受阻力并不剧烈。

    反应剧烈的是对上三旗之改动!

    镶黄旗、正黄旗、正白旗,是身份地位象征,其利益团体,是开国功勋之后,是高门贵族之家,更是大清之阶级顶峰,事关所有贵族共同利益的上三旗,岂能说动就动?

    有趣的是,爱新觉罗氏为正黄旗,三旗地位之中,却是镶黄旗为尊。而镶黄旗大姓有:瓜尔佳氏、叶赫那拉氏、钮钴禄氏等……

    一时间群臣激烈反对,反对之声尤其剧烈的是满洲大臣。

    朝会一时难以继续下去,满臣们义愤填膺地喷击太子“不敬先辈”、“倾覆祖制”之举。

    胤礽道:“自古以来,从来都是爵位多少,官位多少,显示出来身份上的尊贵,再尊贵还能尊贵过皇家去?就因为出身镶黄旗,就高人一等了?祖制?别忘了在祖先时,上三旗本是皇上的亲兵,从来都没有上三旗非富即贵的说法!”

    眼瞅着锐意进取的太子锋芒毕露,颇有与朝臣对上的趋势,康熙叹息一声,摆了摆手,暂时将此事押后在议。

    朝会后,其他阿哥们便看到帝王将太子拎到身边带走,横眉冷目,颇有要训斥太子之意。

    胤禔摇了摇头:“怎么都成家了,还这般沉不住气?”

    胤祉犹豫了片刻,扭头瞧见太子二哥屁颠屁颠跟上汗阿玛的背影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“汗阿玛又要私底下训太子二哥了吗?”年纪稍小一些的胤祚忧心问道。

    胤秚好奇问道:“又?”

    “是啊,太子二哥从小被汗阿玛训斥到达,明明已经很努力要做好了,汗阿玛对他的要求却越来越高,”胤祉遗憾地说道:“这一回总也免不了被念叨几句的。还好汗阿玛对咱们没有那么高的要求。”

    他的话成功吓到了底下的弟弟们,他们可不想太子被磨砺得那么久,又独得汗阿玛宠爱,想想一下汗阿玛严肃着训斥他们的模样,他们就窒息地不敢啃声了。

    胤祉听年幼弟弟们窃窃私语,嘴角微弯:啊,弟弟们真好骗。

    另一边,康熙果真训了一顿胤礽,嘴里不满地念叨他“急功近利”,恨铁不成钢道:“朕原以为你成家后长大了,能更成熟稳重一些,现在看来还是与以前一个样子。”

    胤礽笑嘻嘻道:“哪有人一夜之间会大变样的,有汗阿玛看着儿臣,儿臣就不怕,万一闹过了,您惩罚儿臣一顿不就过去了。”

    他自己站在风口浪尖上去,这样汗阿玛就能在幕后掌舵,若是太子栽了,则只是失去尊荣地位,而康熙什么事都没有,甚至还能以帝王爱子之心照顾胤礽。

    可若是帝王亲自下令动改革的刀子,那就像罗刹国的彼得那样,在刀子上跳舞,惊险刺激,稍有不慎就会有被推翻的危险。到时候再下罪己诏,那就丢人了。

    康熙虎着脸,怒斥他一句:“胡闹!”

    “您私心里也是知道改革军制能够祛除八旗弊病,只是有需要顾及的难言之隐,”胤礽眨眨眼:“不然为何您要设立内阁、设置南书房,不断消除八旗会议之影响?如今朝中的朝政,哪儿还有询问八旗会议之实?议政王大臣会议早已经名存实亡。”

    宗亲、贵族、大臣利益纠葛,满臣与汉臣之分,还有将军饷当做“铁杆庄稼”,唯一生计来源的旗人,他们已经吃了五十余年的公家饭,朝廷突然不养着他们了,让他们去自谋生计,等于要他们的命!

    只动下五旗而不动上三旗,那这次变革是不成功,不成熟的,它必然会有倒退的可能,甚至引起更多的阶级矛盾。

    胤礽从两点来劝说康熙:其一,您都已经动摇了八旗会议以加强帝权,再动八旗之军制也是有基础的,令八旗再无大家族,大贵族,从此只听帝王之命,是您手中权势加强的表现。

    其二,八旗之制早晚得要废除,它的弊端在此时就已经显露,未来只会愈演愈烈,甚至成为拖垮国库的巨大开支,汗阿玛又能否确定子孙后代像您一样英明神武?您如今大权在握,又是明君,您不将这有弊端的制度改了,日后儿孙们再做,可就要费更多的力气了。其三,废除八旗之制,可融满汉之见!(2)

    康熙若有所思,却有因胤礽所说之理由动容,但仍反问胤礽:“你说要废除八旗军制之前,不如去问问索额图之感受?”

    胤礽道:“儿臣也不知道,索相毕竟也是八旗旧人,外人又要说儿臣是在自断臂膀了。可儿臣知道这样做是对的,军制重编,该做官的还是做官,该为将军的还是为将军,其实并无根源上的不同,儿臣并不认为改革八旗会影响这一些。能够完善军制,儿臣就忍不住想要拨乱反正,还好有汗阿玛在,儿臣才敢放心大胆地提出来。”

    “汗阿玛,大姓之地位高过爱新觉罗,您不动吗?”

    胤礽举例子、讲道理:废八旗,日后再也没有大姓这个说法,屹立不倒的唯有帝王。人家彼得改革新军,把旧贵族旧势力都给拔了啊!要不跟着沙皇混,要不就等着被干掉,罗刹惊天动地的改革可是大手大脚,彼得成功了吗?彼得现在手握新军,改革底气更足了!

    康熙止不住的叹息一声。

    昨日才失落太子长大,今天太子就抱住了他的大腿。
    第(2/3)页